60起增资及股权变更背后:保险“入场券”难度升级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4-03-29 01:44:14

  保险机构准入门槛正进一步抬高。入场券

  2月2日,起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准入司发文强调,资及修真黑科技高质量准入在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、股权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变更背后保险防控金融风险、难度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四大方面均有重要意义。升级未来,入场券将严格金融机构准入标准与要求,起增研究提高保险机构准入门槛,资及夯实金融机构审慎监管的股权基础。

  从近几年保险公司的变更背后保险设立、增资、难度股权变更及监管批复看,升级资本对保险股权的入场券追捧正逐渐回归理性。

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,2019年至今,原银保监会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仅批复9家保险公司开业申请。2016年,曾有73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,拟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,2017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家,2018年降为10家,2019年仅为4家……2020年以来,已有超15家公司陆续退出或终止设立。

  不仅如此,从近5年趋势看,通过增加注册资本、购入股权等方式获取保险市场“入场券”的难度也持续升级。

 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2019年至2023年间,保险行业协会共公示注册资本及股权变更事项317起,修真黑科技其中,2019年共发布事项94起、2020年56起、2021年62起、2022年45起、2023年60起。截至目前,2023年发布的60起注册资本及股权变更事项中,仅30起获监管批复。

  与2019年、2020年前后相比,在严监管、回归本源导向下,2023年后积极购入保险股权的机构已由互联网资本、地产公司、科技机构等转向实力优渥的地方国资与外资集团。

  准入门槛持续抬高

  2018年是保险牌照发放的分水岭。

  当年,原保监会发布《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》,将保险公司股东分为财务Ⅰ类、财务Ⅱ类、战略类,以及控股类四类。要求财务Ⅰ类满足经营状况良好、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、最近三年内无偷漏税记、无重大失信行为记录、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五项条件;控制类股东需满足总资产不低于一百亿元人民币、最近一年末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百分之三十等三项条件。

  记者统计发现,2017年后,保险牌照发放持续收紧。2017年,获批开业的各类保险公司仍有15家,2018年锐减至8家,2019年仅为1家,至2023年,这一数字上升至5家。

  具体来看,2019年保险业仅安联(中国)保险控股获批开业、2020年仅中国农业再保险获批、2021年仅恒安标准养老保险获批、2022年则有融通财险与国民养老先后开业。

  2023年,久未开闸的保险牌照持续发放,中邮保险资管、海港人寿、瑞众人寿、中汇人寿、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5家公司均获得开业批复。

  记者注意到,2019年以后获批的保险公司股东均实力优渥,多数同时承担特殊历史使命。

  例如,股东方面,国民养老作为“首家银行系养老保险公司”,由工银理财、农银理财、中银理财、建信理财、交银理财、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、国新资本分别持股8.97%;中邮理财持股5.83%;信银理财、招银理财、兴银理财、民银金投资本管理(北京)、北京熙诚资本控股,分别持股4.484%。

  特殊性方面,新获批的安联(中国)保险控股为中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;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有利填补渔业保险空白,提升水产养殖风险保障水平;海港人寿、瑞众人寿、中汇人寿3家机构则涉及高风险保险机构处置,有利推进行业风险化解工作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收紧牌照发放同时,外部机构通过增加注册资本、股权变更等方式获取“入场券”的门槛亦持续抬高。

  近几年,《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》《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(试行)的通知》《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》等文件陆续发布,鼓励优质资本参与同时,对保险机构股东资质和入股资金的审查持续强化。

 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2019年至2023年间,保险行业协会共公示注册资本及股权变更事项317起,其中,2019年共发布事项94起、2020年56起、2021年62起、2022年45起、2023年60起。

  以2023年发布的60起事项为例。据统计,其中共有37起注册资本变更事项及23起股权变更事项。

  37注册资本变更事项中,截至今日,共26起获批。其中,仅有4起涉及新股东,其余均为原有股东增资;涉及新股东的4起增资事项中,3起有实力优渥的地方国资新股东入场。

  23起股权变更事项中,截至今日,共4起获批(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示为准)。其中,2起为股东母公司集团资源整合下的无偿转让;易安财险则涉及风险处置,其全部股权均由比亚迪收购,并正式更名为比亚迪财险。

  压力之下,谁在入局?

  过往,各路资本对保险牌照趋之若鹜,主要看中保险负债经营属性,认为其资金成本低、规模大。但若股东仅看重“现金奶牛”属性,无意长期深耕,势必不利保险业长期高质量发展。

  2019年至2020年,各路资本曾攻势猛烈地谋求直保牌照,而今随着热潮退去,市场对保险股权的追捧逐渐回归理性。

  2023年至今,积极购入保险股权的机构已由互联网资本、地产公司、科技机构等转向实力优渥的地方国资。在2023年的增资方及股权受让方中,不乏湖北、重庆、浙江、江西、深圳、河南、陕西、江苏等地方国资的身影。

  增资方面以长江财险为例。当前,长江财险已审议通过议案,由湖北宏泰集团认购增发股份7.32亿股,获批后,湖北宏泰集团将成为其第一大股东。据悉,湖北宏泰集团为湖北财政厅全资公司、湖北银行第一大股东、国华人寿第五大股东。

  收购股权方面则以永安财险为例。近日,永安财险发布公告称,陕西延长石油拟受让西安飞机工业所持公司股份1130万股,占比0.3755%。获批后,陕西省国资委对永安财险股权收拢将更进一步,目前,其已通过陕西延长石油、陕西兴化集团等7家省属国有企业,间接持有永安财险50.58%的股份。

  业内专家对记者分析表示,上述现象出现原因主要有四:一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普遍承压,偿付能力底线要求下,亟需引入优质资本;二是保险股热潮退去后,市场逐渐认清保险经营规律,有更理智的认知与预期;三是监管要求下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,国资经营规范及合规意识更完善,符合股东要求;四是更多地方政府认识到保险重要性,许多政策推行需要保险公司操作并提供保障。

  地方国资之外,外资保险集团亦是积极入局保险市场的主体之一。记者注意到,自人身险50%持股比例的“天花板”被打破后,友邦人寿、安联人寿及汇丰人寿等先后成为外资独资控股寿险公司。

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披露,至2023年年底,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内已经设立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,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.4万亿元,在境内保险行业总资产比例已经达到10%。

  近三年来,中航安盟财险、同方全球人寿、安联保险资管、德华安顾人寿、汇丰人寿、瑞再企商等多家外资背景保险公司,均不同程度增加注册资本金。股权方面,2022年,美国保险巨头安达集团所持华泰保险股份比例升至83%,德国安联集团所持京东安联财险比例升至53.33%。

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记者表示,对外资机构而言,中国保险市场的吸引力巨大:一是中国继续对金融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态度;二是中国保险业发展还有着无与伦比的巨大潜力;三是部分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保险市场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,产寿险和再保险稳健发展。

  同时,王国军表示,“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对中国保险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。一是外资保险公司引入了创新型产品和创新型制度,二是对整个中国保险市场起到了‘鲇鱼效应’的作用,激发了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意识。”

  仍需严格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要求

  记者注意到,在股权变更的诸多方式中,不少股东出于自身经营需要,通过公开挂牌、拍卖等方式寻找买家。其中,部分公司股权在经历多次打折后,仍未有资本解盘。

  例如,2023年10月,四川雄飞集团所持有的1.5亿股国宝人寿股权因无人出价流拍。之前,国宝人寿另一股东重庆金阳房地产分别于同年7月、9月两次拍卖所持1.8亿股股权,均以流拍告终。

  无独有偶,同年,幸福人寿3笔股权二次拍卖均遭流拍。上述3笔股权数量分别为1.68亿股、1.65亿股、1.33亿股,起拍价仅为评估价80%左右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保险市场中,股权架构、法律纠纷、股东能力、公司发展模式等因素都可能对股权价格产生影响。“公司治理问题减少之后,投资者选择余地增加,更倾向结构清晰、无纠纷、模式健康向好的公司,上述问题对股权价格影响权重增加。”

  短期看,因股东经营不善导致的股权质押、冻结、流拍等问题不涉及保险公司经营,但长期看,仍旧不利保险公司稳健可持续经营。上述业内专家对记者强调,强化股东资质审核是保险监管的重要经验。

  “也包括前几年开始强调的穿透式监管,例如资产穿透、实控人穿透。强化股东资质审核能确保在公司治理维度找到合适投资者,遇到问题,确保锁定违法主体。”上述专家表示,“尤其当前背景下,有保险公司投资端承压,偿付能力接近红线,这更需要入场股东有持续投入能力。”

 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2023年,已披露数据的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平均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.21%,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.87%。从总投资收益率(财务投资收益率)看,60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,总投资收益率最大值为5.43%,最小值为-1.43%。

  “前些年保险公司曾涌进一批投资性质的资本,这类股东看重短期收益、不稳定、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,导致部分保险公司股权治理存在问题,如大股东操纵、内部交易、违规关联交易等。”上述专家表示,“现在监管层倾向于选择稳定性、可预期性都更强的公司,鼓励深耕保险业,这是近年监管的基调,也是对保险初心的回归。”
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
顶: 815踩: 17838